精益管理理念认为,没有标准就无改进而言。任何一项改进的起点都是了解现状,每个岗位、每部机器、每道环节都要有一套精确的规范。相似地,管理者也必须有一套精确的规范。在引入全面质量控制和改善策略之前,管理者必须努力了解公司的现状,弄清工作的标准是什么。这也是为什么说标准化是全面质量控制最重要支柱之一的原因。
    
    如前所述,改善策略要求为改进付出永无止境的努力。换句话说,改善策略就是要对现有的通行标准进行不断的改进。对于改善来说,标准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更好的标准来超越自身。每个标准、每种规格、每项措施都应该得到不断地改良和升级。
    
    如果将每个个体的工作分解为一系列P型标准,我们最终会得到可测量的P型准则或标准。例如,操作机器的工人可以将工作分几个步骤:拿原料、向机器送料、启动机器、加工原料、关闭机器、将加工过的原料送至下一工序,等等。
    
    将所有操作标准化既不可能也没必要。然而,关键的要素如周期、工作次序、机器开工前校准都应该被量化和标准化。日本工厂时常推行所谓的“一点标准化”(one-point standardization),意思是工人应该将自已众多操作当中的一项进行标准化。如果一位蓝领工人的绝大部分工作都没有标准化的必要,“一点”通常就指所有有必要标准化的工作。车间中会将这“一点”标准公示出来,这样工人可以将标准时刻记在心中,当遵守标准成为工人的第二天性后,管理层才会去考虑增加新的标准。
    
    标准应对所有人有约束效力,管理者的工作就是看是不是所有人都能遵照确立的标准工作。这就叫做纪律。

作者:银河中国咨询


Go To Top 回顶部
快速咨询

电话咨询
400-800-9259
微信咨询
返回顶部